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中华”代表中国、华夏,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底蕴。2. “人民”一词在这里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指的是所有支持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社会阶级、阶层和群体,与“敌人”相对。3. “共和”一词源自拉丁语“respublica”,意指人民的公共事务。它通常意味着共同享有权力和共同
、一般习惯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称呼。与此相应,新政协筹备会提出议定和起草的组织条例中,就有成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之方案,指定由董必武领导的第四小组负责起草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组织法。在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一些代表对这个原拟的国名提出了不同的...
抗战时期,曾经多次阐述将来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含义。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进行到底》明确宣布:“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1949年6月16...
“中华”,即中国、华夏的意思。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相对于敌人而言。在当代中国,凡是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围,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共和”一词的英语republic来自于拉丁语respublica(意为人民的公共事务...
“中华”是取“中国”和“华夏”各一字,代表的是地域。“人民”表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表明我国的国体,表明国家和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
现在我们国家名字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该称呼简称为“中国”。在这里,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代表的就是“中国”这个国家,“中国”也指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这两个词汇所表达的内涵可以说是相等的。然而,两者也有是有区别的。从两个概念的外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的由来 最早提出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是任弼时同志。1948年1月12日,任弼时在中国人民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在谈及当时我党及对知识分子的时说:“如果我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好好引导他们,给予适当的教育和改造,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为着新民主...
理由是:中华,与民无关,22年更给蒋介石及CC派弄得人怨,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党所领导的这次是不是跟辛亥不同?如果大家认为不同,那么我们的国号应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又臭又坏的中华的烂招牌。国号应该是极其庄严的,既然改就得改好,为什么还要等到5年之后才改呢?古语...
新中国的命名是贯穿于新中国的整个创建过程之中的,它最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是我们党关于人民共和国思想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名称虽无“民主”一词,却无不蕴涵着新中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本质。 ●在新政协筹备会前夕,“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新中国命名中暂占上风 ...
张治中提出的。原本党想给中国取名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一次与张治中的谈话中张提出共和就包含了民主之意,建议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来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