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尔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题多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中期小

一题多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中期小

来源:尔游网
《一题多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霍佰燕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关于“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普遍性教学模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变得狭窄,学知识不会举一反三,做不到触类旁通,我认为这是一种“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我们一线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可以帮助他们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堂上的变式,正是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之一。“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学生对所变习题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鲜感,可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既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研究目标和措施 1、研究目标

1)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解决如何优化学生的思维素质问题; 2)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解决如何使学生贯通教学思想的问题;

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 2、研究措施

1)新课中,概念教学,对概念进行延伸与变式;运算教学,进行变数;几何图形形状的变化,实施一题多解;

2)变换题型,即将原题重新包装成新的题型,改变单调的习题模式,从而训练学生解各种题型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逆反变式(即条件与问题互换),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4)综合变式,在习题课中,灵活的改变题目的条件,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变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以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

四、进展情况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 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形成研究方案;

2、学习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5月)

按照计划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提高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准备; 3、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8年2月)

分解课题,实施研究,根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案例撰写论文,并把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融入课堂,及时地进行总结与反思。

五、收获与困惑: 1、收获

1)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积极思考,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在新的问题中,不断地渗透,达到更高层次地提升。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一年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收集汇编一系列课题组成员的各种获奖证书和荣誉证书,包括论文获奖证书、教学比武获奖证书(饶旭芳老师的微课《积的乘方》获武夷山市微课评选一等奖、余莉英老师的《勾股定理》获得了武夷山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等奖)、指导学生参赛数学竞赛获奖证书(2016年5月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多人获奖)。

2、困惑

对于平行班的学生来说,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课堂上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方式,优生更优,反而差生跟不上,会不会出现极端现象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六、今后打算

我们这课题研究还处在青涩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学习力度,优化试验教师队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勇于探索,为课题的顺利完成继续努力。

2017/10/12

浅谈问题与好奇的关系

霍佰燕

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充满好奇的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好奇始于“问题”好奇导致创新。有了好奇就会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展。

“问题”产生于“好奇”与“质疑”。“问题”是主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与应答。“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与定势有助于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

“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要形成一个真正具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需要多种条件和多方面的努力。

“流言止于智者”是一幸事“问题”止于智者则令人遗憾。要造就创新人才更新传统的以“释疑、解惑”为使命的教师观势在必行。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付诸实施进而引起教学观念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使教育真正成为赏识和培养创造性才能的场所。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而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并将其引向真正的科学创新行动应当成为变革现存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

1、好奇始于“问题”

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好奇与思索“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不飞到天上去”正是注意到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胡适在1932年6月为北大毕业生开的三味“防身药方”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试想伽里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而“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 2.“问题”产生于“好奇”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

许多看似偶然的发现其实都隐含着一种必然发现者必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缺乏好奇心必然对外界的信息反应迟钝对诸多有意义的现象熟视无睹对问题无动于衷更枉论创造与发明。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段话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好奇心理、问题意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xer.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