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尔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来源:尔游网

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创作背景是康熙二十一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此词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赏析如下: 情景交融:词的上片“身向云山那畔行”点明行程的辽远与目的地的偏远,随后“北风吹断马嘶声”通过北风的凛冽与马嘶声的断裂,营造出一种边塞的荒凉与孤寂氛围。下片“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则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战地风光的萧索与荒凉,晚烟、荒戍垒、斜日、旧关城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寥廓而悲壮的意境。 主旨深刻:词的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点明了主旨,表达了词人对古往今来金戈铁马故事的感慨与对历史沧桑的无奈。这种古今幽恨既包含了词人对边塞战争的忧虑与反思,也体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与世事纷繁的独特感悟。 语言精炼:全词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如“北风吹断马嘶声”中的“吹断”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北风的凛冽与强劲,“一抹晚烟荒戍垒”中的“一抹”则形象地描绘了晚烟的轻盈与飘渺。这些精炼的语言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也使得词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含蓄。 情感真挚:虽然词人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人们从字里行间可以揣摩出词人的真挚感受。词人对边塞的荒凉与孤寂、对历史的沧桑与无奈、对人生的无常与纷繁都有着深刻的感悟与体验,这些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与抒发。

Copyright © 2019- axer.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